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相关皮肤瘙痒的机制研究 收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相关皮肤瘙痒的机制研究

Mechanistic stud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related pruritus

作     者:彭艳梅 刘青 邓博 崔慧娟 段桦 邱钰芹 PENG Yanmei;LIU Qing;DENG Bo;CUI Huijuan;DUAN Hua;QIU Yuqin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出 版 物:《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

年 卷 期:2018年第28卷第5期

页      面:28-33页

学科分类: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编号:Z151100004015168)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编号:81603462) 

主  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P物质 NK-1R 阿瑞匹坦 

摘      要:目的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厄洛替尼干预小鼠,与P物质(substance P,SP)致瘙痒小鼠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瘙痒的发生机制。方法两组小鼠分别予厄洛替尼和SP致痒,观察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和皮肤表观状态;取小鼠皮肤,比较二者的皮肤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肤中NK-1R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31、IL-33、组胺、白三烯B4、SP的浓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厄洛替尼致痒表现在给药2~5 d一过性瘙痒,而SP致痒表现在给药后1 h瘙痒明显,逐渐缓解,二者的搔抓表现一致;两种致痒各组间IL-31、IL-33、组胺、白三烯、SP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部分神经递质的表达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厄洛替尼致痒小鼠和SP致痒小鼠皮肤NK-1R免疫组化呈阳性,分布情况一致。结论厄洛替尼所致皮肤瘙痒可能与SP/NK-1R的结合有关,通过下游的信号因子致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