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rTseq标记的人工合成小麦农艺性状QTL定位
QTL Mapping of Agronomic Traits in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Based on DArTseq Marker作者机构: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成都611130
出 版 物:《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年 卷 期:2018年第16卷第6期
页 面:1862-1868页
核心收录: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A类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08030106)项目资助
主 题:人工合成小麦 农艺性状 DArTseq marker QTL
摘 要:人工合成小麦拥有丰富的有利遗传变异,可用于普通小麦的遗改良。本研究选用两个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构建了由284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基于1 671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多态性DAr Tseq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该群体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颈节长,小穗数,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单株重)的表现型,利用QTL作图软件ICIMapping 4.1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0个QTL,其中4个为株高QTL,分布于2A、3B、5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4%~10.8%;4个为穗长QTL,分布于2D、3B、5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4%-8.8%;3个为穗颈节长QTL,分布于1A和5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6%~12.2%;2个为穗粒数QTL,分布于3D和5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9%~29.8%;1个为单株有效穗数QTL,分布于2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10.2%;5个为千粒重QTL,分布于1B、5A、5B、5D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9%~10.9%;1个为位于7B染色体上的单株重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1%。同时,在5B和7B染色体上存在控制多个性状的同一QTL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到1个千粒重相关的候选基因。以上结果可为人工合成小麦农艺性状QTL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