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历史: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 收藏

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历史: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岩浆记录

Subduction history of the Paleo-Pacific slab beneath Eurasian continent: Mesozoic-Paleogene magmatic records in Northeast Asia

作     者:唐杰 许文良 王枫 葛文春 Tang J;Xu W L;Wang F;Ge W C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国土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出 版 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Terrae))

年 卷 期:2018年第48卷第5期

页      面:549-58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30206 4170205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6004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7T100204 2017M611314)资助 

主  题:东北亚陆缘 中生代-古近纪 火成岩 古太平洋板块 俯冲作用 

摘      要: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火成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讨论了中生代多构造体系影响的时空范围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作用的起始时间及其俯冲历史.东北亚陆缘中生代-古近纪火成岩可划分为九期: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东北亚陆缘三叠纪埃达克质岩石、双峰式火山岩、碱性岩、A-型花岗岩和A-型流纹岩的形成主要与古亚洲洋闭合及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有关,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上三叠纪钙碱性火成岩组合揭示了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南向俯冲作用的发生.三叠纪期间,东北亚陆缘处于被动陆缘背景;东北亚陆缘早侏罗世钙碱性火成岩具有弧型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陆内为双峰式火成岩和A-型花岗岩组合,自陆缘向陆内火成岩成分极性变化与早侏罗世陆缘增生杂岩一起,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始于早侏罗世;东北亚陆缘普遍缺少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主要为晚侏罗世)岩浆作用,结合早白垩世陆缘增生杂岩低纬度的生物组合与碎屑锆石年龄组合,暗示该阶段东北亚陆缘与古太平洋板块之间主要处于走滑的构造属性;东北亚陆缘广泛分布的早白垩世晚期钙碱性火山岩、I-型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石指示古太平洋板块向东北亚开启大范围低角度俯冲作用;东北亚陆缘晚白垩世-古近纪火成岩分布范围向东明显缩小,并且由陆内向沿海地区迁移,指示欧亚大陆向东漂移和古太平洋俯冲板块逐渐回撤的构造过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