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近代港口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基于旧海关对外—埠际贸易数... 收藏

中国近代港口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基于旧海关对外—埠际贸易数据的分析(1877-1947)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reaty Ports in Modern China:Based on the Chinese Marine Customs Foreign and Domestic Trade Data(1877-1947)

作     者:王哲 吴松弟 WANG Zhe;WU Songdi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0年第65卷第10期

页      面:1299-13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8[工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6[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2303[工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0705[理学-地理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704[理学-天文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主  题:中国旧海关 埠际贸易 空间结构 赫芬达尔指数 近代中国 

摘      要:利用现代地理学方法,分析《中国旧海关史料》等海关出版物中的国际贸易和埠际贸易数据,考察了12个主要港口城市的国际贸易网络,46个港口城市埠际贸易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在港口职能变迁过程中作用巨大。贸易量在全国中位水平以下的小型港口,多存在由开埠初期吞吐平衡型港口向偏出口拉动型发展的趋势;在中位水平以上的港口,多趋向于进出口平衡发展。在本文研究时段内,国际贸易空间结构赫芬达尔指数较高,其集中度和垄断性很强,后期愈发明显。相反埠际贸易的指数一直低位运行,处于多极发展的态势。埠际贸易空间结构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具备一定轴—辐结构特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