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南北天山差异性抬升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Mesozoic and Cenozoic differential uplifting history of the North Tianshan and the South Tianshan from apatite fission-track date作者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8年第34卷第3期
页 面:837-85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26)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13)联合资助
摘 要:堆积于天山山前坳陷内部的巨厚新生代地层不仅记录所在沉积区的热历史信息,还记录了物源区的信息。本文选择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中3条地质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部分样品的热历史模拟分析,来揭示上新世以来天山在南北方向上隆升过程的差异性。采样剖面的选取较前人更加靠近前陆盆地方向,样品所在地层年代更新。结果显示,东秋里塔格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中天山、南天山和背斜区分别在55~65Ma、20~25Ma和5Ma经历了构造隆升。玛纳斯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北天山的三次构造隆升事件分别发生于55~65Ma、20~25Ma和5Ma,其中距今5Ma为玛纳斯背斜带起始隆升的时代。结合前人在相同区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天山的不同部分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自150Ma以来经历了三期差异性隆升。中生代时期(150~125Ma)表现为山体整体抬升,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100~50Ma)北天山明显早于南天山开始构造隆升,新生代以来(~50Ma)的构造运动以向前陆盆地方向扩展为特征,而隆升起始时间南北差异变小。虽然在南北方向上天山山体隆起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新生代以来山体物源区的剥蚀速率大体相同。因此,隆升起始时间与隆升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定量关系。天山的不同块体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的事实提示在研究大范围构造隆升作用时,应将构造作用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变形在传递的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