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结合次流控制的壁面鼓包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方法研究 收藏

结合次流控制的壁面鼓包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方法研究

Control of Incident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by a Bump Combined with Secondary Flow Control

作     者:程代姝 张悦 CHENG Dai-shu;ZHANG Yue

作者机构: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出 版 物:《推进技术》 (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8年第39卷第3期

页      面:528-5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0103[工学-流体力学] 08[工学] 080104[工学-工程力学]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25[工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主  题: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 激波/边界层干扰 次流控制 壁面鼓包 

摘      要:为了对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一种结合次流控制的壁面鼓包控制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方法,并对相关流动机理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次流控制与壁面鼓包相结合,利用鼓包前后存在的压差,将激波入射导致的分离区内的低能流引入鼓包下方的引流腔,在减少分离包内低能流的同时,促进分离包的再附着,有效地缩小了激波入射导致的边界层分离,改善了通道内的流动状态,降低了流动损失。同时,将引流腔中的气流从鼓包下游的吹气缝中喷出,对当地边界层起到了一定的能量补充效果,并避免了捕获流量的损失。相较于现有的壁面鼓包控制方案,结合次流控制后可以在较大激波入射范围内实现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通道出口的总压恢复系数的最大改善幅度可以达到5%以上。此外,将引气缝布置在鼓包迎风面,并且当单条引气缝的宽度和间距固定不变,而引气缝总宽度和单条引气缝宽度之比不大于3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