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的机理与模型综述 收藏

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的机理与模型综述

A review on mechanisms and models for very-high-cycle fatigue of metallic materials

作     者:洪友士 孙成奇 刘小龙 HONG Youshi;SUN Chengqi;LIU Xiaolo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出 版 物:《力学进展》 (Advances in Mechanics)

年 卷 期:2018年第48卷第1期

页      面:1-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102[工学-固体力学]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7232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2040503 XDB22020201)资助项目 

主  题:超高周疲劳 裂纹萌生 特征尺度 疲劳强度 疲劳寿命 合金材料 

摘      要: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合金材料发生裂纹萌生、扩展直至断裂的周次在10~7以上的过程被称为超高周疲劳(very-high-cycle fatigue,VHCF).本综述将从30年前超高周疲劳的研究起源讲起,直到近年的最新进展.引言之后的内容包括: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起源,超高周疲劳的主要特征,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特征区和特征参量,裂纹萌生特征区的形成机理与模型,超高周疲劳性能预测模型.在叙述中,试图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超高周疲劳?为什么要研究超高周疲劳?超高周疲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超高周疲劳的S-N曲线趋势为什么发生变化?超高周疲劳裂纹为什么萌生于材料(试样)内部?裂纹内部萌生的过程和机理是什么?上述问题有的可以给出明确的回答,有的则是现阶段的最新结果,并有待于对问题的继续探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