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年限红柳恢复川西北高寒沙地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收藏

不同年限红柳恢复川西北高寒沙地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Age of Alpine Desertification Land Planted Branchy Tamarisk on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作     者:江仁涛 李富程 沈凇涛 JIANG Rentao, LI Fucheng, SHEN Songtao

作者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出 版 物:《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32卷第1期

页      面:197-2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C05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301)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SZ0058) 

主  题:高寒草地 沙漠化 生态恢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摘      要:利用土壤大团聚体含量(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对有机碳贡献率(F)指标,研究不同时间尺度红柳恢复川西北高寒沙地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柳不同恢复年限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都以微团聚体(2,0.5~2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表层(0—20cm)土壤团聚体R_(0.25)、MWD和GMD表现为0年2,0.5~2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0.5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高达34%~60%;红柳恢复对亚表层(20—40cm)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分布特征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指标可作为川西北高寒沙地土壤生态修复适应性指标,红柳恢复对该区沙化土壤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