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叙事视角看《左传》与《史记》对“重耳之亡”记述的差异 收藏

从叙事视角看《左传》与《史记》对“重耳之亡”记述的差异

The Differences of Narration of Chong Er's Story between Zuo Zhuan and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Narration Perspective

作     者:姚明今 YAO Ming-jin

作者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9 

出 版 物:《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8年第33卷第1期

页      面:69-78页

学科分类:060202[历史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西安交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从<春秋>到<史记>--中国古代叙事话语体系生成的文化史学研究(SK2012047) 

主  题:《左传》 《史记》 重耳之亡 文本差异 叙事视角 史书体例 

摘      要:晋公子重耳之亡在《左传》和《史记》均有详细记载,对同一历史人物及历史经过的叙述,两部史书存在着不少差异。最直观的差异是在文本层面,以往多从记叙内容、语言方式、谋篇布局乃至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文本的比较研究,这些都建立在已有作品效果的基础之上,是一种静态化的研究。现代叙事学重视对叙事过程的研究,叙事视角反映了叙事者和叙事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同一叙事对象甚至是同一叙事材料,叙事者采取的角度、方式不同,导致了叙事作品的风格差异。具体来讲,《左传》采用的是典型的纯客观叙事,史家严格遵从实录的原则,言事兼行的方式造成了叙事上片段化、戏剧化的效果,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含着道德教化的大义。《史记》采用的是全知叙事,重在对整个史实始末经过的完整展现,讲究叙事上的连贯性、逻辑性,反映了史家自我主体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历史更强的解释能力。当然,对两者之间的分析比较,也不能忽略史书体例的因素,前者为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后者为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编年体以记事为主,在处理以人为中心的题材上难以摆脱记事的窠臼,随事见人以事昭义的方式使重耳之亡只可能成为大事记。而纪传体采取的以人系事事附于人的方式,以人物为中心,将各个时期牵涉的人和事聚拢于一起,通过对传主人生历程的完整展现,尽显人物性格、命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