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黄茅潭湖泊沉积记录的240年以来古洪水事件
A 240-year sedimentary record of paleoflood events from the Huangmaotan Lake, northern Jiangxi Province作者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33002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2
出 版 物:《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年 卷 期:2017年第36卷第11期
页 面:1413-14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项目(JXS-EW-00)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开放基金项目(ZK2013003)~~
摘 要:古洪水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难点。本文利用赣北黄茅潭的湖泊沉积,建立了小冰期以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洪水记录。采用210Pb和137Cs方法厘定了地层年代,基于粒度与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器测记录(1950年)以来指标记录的特点与区域日降水超过50 mm天数的关系,认为黄茅潭HMT-01孔粒度(包括粗粉砂+砂/粘土比值、平均粒径)和Zr/Rb、Ti/Rb、Zr/Fe比值可作为洪水指标记录,共识别出1950-2010年期间记载的13次洪水事件中的11次。基于这些指标记录及指标特点,共识别1769-1950年间由历史文献记录的31次洪水事件中的23次,识别率达74.2%。研究表明:(1)湖泊沉积中Zr/Rb、Ti/Rb、Zr/Fe比值和粒度参数(平均粒径、粗粉砂+砂/粘土)作为洪水指标,对洪水事件沉积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且Zr/Rb比值对洪水事件的检出率较高;(2)黄茅潭流域洪水发生频率暖期高于冷期;(3)年代际尺度上,1820s-1840s,1860s-1870s为19世纪冷期黄茅潭洪水高频期,这两个阶段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较多;20世纪赣北黄茅潭洪水基本随1920s-1940s,1980s-1990s两个变暖阶段而高频出现,与长江中下游大洪水演变特点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利用湖泊沉积记录反演过去的洪水变化,延长洪水序列、认识洪水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