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收藏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Wheat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Improvement in China

作     者:何中虎 庄巧生 程顺和 于振文 赵振东 刘旭 He Zhonghu;Zhuang Qiaosheng;Cheng Shunhe;Yu Zhenwen;Zhao Zhendong;Liu Xu

作者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 

出 版 物:《农学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e)

年 卷 期:2018年第8卷第1期

页      面:107-114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主  题:小麦 遗传改良 栽培 历史回顾 

摘      要: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6年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1949年前的育种起步历史,1950年以后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进展,经历了抗病稳产早熟、矮化抗倒高产和高产优质高效3个阶段,矮秆基因和1B/1R易位系利用与株型改良起到关键作用,育成了碧蚂1号、泰山4号、扬麦158、豫麦21、济麦22等突破性品种,主产麦区经历了8~9次品种更新换代。黄淮麦区的矮秆高产育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概括了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矮败小麦、品质改良、兼抗型成株抗性育种、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小麦栽培研究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合理密植为核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点研究不同麦区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栽培历程,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各主要麦区栽培技术模式包括精播高产、节水高产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优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未来产业发展面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大挑战,气候变化、病害加重、缺乏优质高效抗病品种制约生产发展,建议加强优质抗病高效品种选育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实现栽培研究与植保、土肥、农机等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