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早三叠世的孢子花粉及其地层意义
SPORES-POLLEN FROM EARLY TRIASSIC DEPOSITS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IR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作者机构:青海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北十堰442000
出 版 物:《地层学杂志》 (Journal of Stratigraphy)
年 卷 期:2017年第41卷第4期
页 面:450-46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B)(No.XDB0301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530103 41530101 41372001)资助
摘 要:青海省三叠纪地层发育、分布很广,占全省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原认为三叠纪地层以中、上三叠统为主,根据孢粉研究资料显示的特征修正为以下三叠统(包括部分原订为二叠纪的地层)为主,中、上三叠统次之或断续分布。首次对青海省的早三叠世孢子花粉组合,按地层分区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整理,识别出了5个地层群或组的9个孢粉组合,并讨论了其地层意义及对比等问题。华北区以下环仓组及赛尔贡切组组合为代表,分别以Lundbladispora或Aratrisporites的高含量为特征,并与少量Micrhystridium共生;过渡区以洪水川组的组合为代表,以Taeniaeporites及/或Limatulasporites/Tubermonocolpites的高含量为特征,并与少量Micrhystridium,Baltisphaeridium共存;华南区以下巴颜喀拉山群及池塘群组合为代表,以Lundbladispora较高含量为特征,并与Veryhachium为主的疑源类共存。同时讨论了孢粉的地层意义及对比等问题,建议将原布青山群划入下巴颜喀拉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