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高川红粘土剖面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Characters of grain-size and susceptibility of the Neogene Laogaochuan red clay section, Shaanxi,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 significance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西北大学地质系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 版 物:《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05年第32卷第3期
页 面:496-50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2004 40372202)资助
摘 要:陕西老高川红粘土剖面粒度表现出明显的三峰分布特征,说明它是由多种成因组分所构成,而且每种成因组分对整体的贡献率也不同。其粒度组成主要是以粉土粒级(5~50μm)为主,且10~50μm粒级含量高于5~10μm,250μm颗粒少见。除63μm、30μm及中值曲线变幅较大,说明当时冬季风比较盛行,而且变化强度比较大,而2μm粒级曲线变化相对稳定,说明当时夏季风很弱,而且没有太大变化。粒度曲线与野外岩性所得结论一致,说明当时气候总体上是以干冷为背景,但也有干冷与暖湿的交替。野外岩性上表现为粘土层与钙结核层相互交替,粒度曲线上表现为峰谷旋回起伏的变化,同时也有古生物与岩石学证据相佐证。磁化率曲线变化说明榆社期较保德期气候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