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998-2009年安徽省长江流域螺情变化趋势分析 收藏

1998-2009年安徽省长江流域螺情变化趋势分析

Analysis of trend of Oncomelania snail status in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Anhui Province,1998-2009

作     者:何家昶 王家生 卢金友 李婷婷 高风华 周平 朱传明 何龙珠 虞贝贝 张世清 He Jia-chang;Wang Jia-Sheng;Lu Jin-you;Li Ting-ting;Gao Feng-hua;Zhou Ping;Zhu Chuan-ming;He Long-zhu;Yu Bei-bei;Zhang Shi-qing

作者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合肥230061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安徽省东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安徽省当涂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出 版 物:《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年 卷 期:2011年第23卷第2期

页      面:199-201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801004) 

主  题:钉螺 血吸虫病 长江流域 安徽省 

摘      要:目的了解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9年间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面积、复现和新发现钉螺面积及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长江流域钉螺面积出现几次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新发现钉螺面积在1999、2004年和2006年出现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在1998年和2004年出现2个高峰期。江心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总体上均高于江边滩,江心滩活螺密度在2003年出现高峰期,感染性钉螺密度在2003-2004年、1999年和2006年出现高峰期;江边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均于1998年出现高峰期。结论长江流域钉螺受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在加强钉螺控制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传染源控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