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毒虚致病”理论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中的运用
Discussion on the Applying of Pruritus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Fromthe Theory of “Diseases Due to Toxin and Deficiency”作者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出 版 物:《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17年第13卷第17期
页 面:16-17页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3[医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H28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GZZJ13-01)
摘 要:以壮医理论毒虚致病为指导,根据毒虚论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来认识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提出肝病瘙痒发病内因责之于本虚(气血虚),湿、热、瘀毒毒邪阻塞三道两路,天部之气失调,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而导致发病的思想观点,进而提出调气、解毒、补虚的肝病瘙痒防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