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陕北黄土区退耕前(1976—1997)坡面切沟发育特征 收藏

陕北黄土区退耕前(1976—1997)坡面切沟发育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gully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Shaanxi Hilly Loess Region before Grain-for-Green Programme(1976-1997)

作     者:陈一先 焦菊英 魏艳红 赵珩钪 Chen Yixian Jiao Juying Wei Yanhong Zhao Hengka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712100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7年第33卷第17期

页      面:120-1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90707[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28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YFC0501604) 

主  题:土地利用 侵蚀 植被 切沟 沟沿线 退耕还林(草) 

摘      要:以陕北黄土区坊塌流域内7条大切沟及其谷缘上的小切沟为研究对象,通过Arc GIS和MATLAB从基于1976、1997年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上提取沟沿线,进而获得1976、1997年大切沟的面积、周长和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前进距离,并结合当时的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定量研究了退耕前陕北黄土区切沟发育的速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对切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76-1997年间,7条大切沟的面积、周长增长率分别为11.01%~180.46%和8.07%~86.75%,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年均前进速率为0.26~0.84 m;由溯源侵蚀导致的小切沟沟头前进是研究区内大切沟上的主要侵蚀方式,大切沟沟谷拓宽和形成新的小切沟分别是对大切沟的面积和周长增长具有较高贡献率的侵蚀方式;林草覆盖能控制切沟发育,集水区内覆盖度大于65%的植被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大切沟内以沟谷拓宽为主的、多过程、多部位的综合切沟侵蚀,覆盖度大于45%的植被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大切沟上小切沟沟头的溯源侵蚀。研究表明基于GIS技术和不同年份的地形图,可以确定切沟侵蚀的方式及速率,实现对切沟发育的动态监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