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规范”与“描... 收藏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规范”与“描述”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

作     者:姜喜咏 

作者机构: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出 版 物:《江西社会科学》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1年第31卷第7期

页      面:33-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0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03[法学] 0101[哲学-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基本内涵及方法问题”(项目编号:2010)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规范” “描述” 

摘      要:规范与描述对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作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其建构具有基本的规范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限度的规范的定义、解释和论证。在规范的限度之外,正是具体生动的描述的定位得以合理存在的生长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需要保持规范和描述的有机统一。规范和描述的有机统一,形成相互补充、渗透和制约的态势,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得以充分彰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