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群体引种试验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Analysis on Introduction Trial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Black Locust Populations作者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出 版 物:《园艺学报》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年 卷 期:2017年第44卷第8期
页 面:1609-161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9[农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600503)
摘 要:分析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刺槐群体生长和遗传多样性,以期了解刺槐在中国的地理变异模式,为其良种选育和栽培利用提供参考。用全国19个刺槐产地种子育苗,在河北保定营建对比试验林,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19个群体共570个样本进行SSR标记分析。对5年生试验林的调查结果表明,19个刺槐群体间在存活率、树高和胸径上均表现为显著差异,存活率为53.33%~83.33%,树高区间为5.65~6.61 m,胸径为4.28~5.48 cm。不同产地的群体间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以试验林栽植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距离试验地点越远的群体,存活率和生长量越低,表明刺槐在生长性状上形成地理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SR分析表明,总的基因多样性(H_T)的变化幅度为0.5154~0.7569,遗传分化系数(G_(ST))平均值为0.0128,种群间的变异只占1.28%,绝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内。19个刺槐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预期杂合度和观测杂合度均表现为由北向南增加趋势。群体的生长指标和SSR遗传参数与产地地理因素显著相关;树木存活率和遗传参数显著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不同产地刺槐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已初步形成地理变异,表现为产地距离试验地点越远的群体,存活率和生长量越低;受纬度和年均温的影响,群体遗传参数均表现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