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冢之辨及其意象——兼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的艺术特征 收藏

青冢之辨及其意象——兼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的艺术特征

The Discrimination and Symbolism of Cyan Tumulus—— Discuss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u Fu 's Yong Huai Gu Ji(Ⅲ)

作     者:陆德阳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30 

出 版 物:《学术界》 (Academics)

年 卷 期:2015年第6期

页      面:197-208,3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王昭君 青冢 意象 白草 

摘      要:青冢,即昭君墓。这一词最先由蒙古人提出,后由王昌龄、李白、常建率先采撷入诗,但是由于杜甫《咏怀古迹》之三杰出的艺术成就,研究者多引用杜诗。青冢之义应为长着青草的大坟墓。《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解释不符合生活实际,也与杜诗之主旨不符。杜甫以山青水秀之乡村、人迹罕至之朔漠、黄昏残照之时节、孤零零之青冢布局,表现了昭君去国之怨和思乡之情。青冢之意象主要有三方面:大草原独特的景物,凝聚了昭君一生复杂的经历和永垂青史的业绩,激发人们浮想联翩的物象,成为昭君题材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之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