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和温度的统计背景及其地磁活动变化 收藏

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和温度的统计背景及其地磁活动变化

Statistical backgrounds of topside-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and their variations during geomagnetic activity

作     者:李柳元 杨俊英 曹晋滨 路立 吴云 杨冬梅 LI Liu-Yuan;YANG Jun-Ying;CAO Jin-Bin;LU Li;WU Yun;YANG Dong-Mei

作者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 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11年第54卷第10期

页      面:2437-244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70802[理学-空间物理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25[工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704[理学-天文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5B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119 40604018 40904042 41174141)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所创新基金(O72114AA4S) 973项目(2011CB811404) 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共同资助 

主  题:顶部电离层 电子密度 威德尔海异常 中纬槽 电子温度 

摘      要:通过对DEMETER卫星从2004年11月7日至2005年11月30日期间探测到的710 km高度顶部电离层的电子数据进行网格化(纬度2°×经度4°)统计平均,本文分析了不同地磁条件下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和温度的全球分布情况.不论是在地磁宁静还是地磁活动期间,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分布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威德尔海异常(夜间电子密度高于白天的)区域(30°W~180°W和30°S~75°S)、夜间中纬槽(35°N~60°N和35°S~60°S)和夜间南大西洋地磁负异常区域的低密度结构,而且电子密度在磁倾(dip)赤道附近最大,说明710 km高度的顶部电离层并不存在赤道异常.和电子密度的分布相反,电子温度在磁倾赤道附近最小,在等离子体层顶附近最大.在地磁活动期间,顶部电离层电子的密度普遍增加,同时电子密度的赤道峰值向中纬区扩宽.但是,地磁活动并没有明显地改变威德尔海异常区和夜间中纬槽的空间范围.另外,地磁活动对电子温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它仅造成了等离子体层顶附近的电子温度增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