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
作者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710061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科大学妇女儿童研究所
出 版 物:《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年 卷 期:2005年第20卷第7期
页 面:441-44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摘 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医疗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 背景和概况ROP最早由Terry在1942年因白瞳症及视力不良而受检婴幼儿中发现,当时推测这种位于晶状体后的纤维膜为先天性晶体血管膜之遗迹,称为晶体后纤维膜增生症(retrolental fibroplasca)[1,2].Owens于1949年证实,本病在纤维膜形成之前,尚有一个活动期,并非系先天性异常.1950年Heath命名此病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因为早产儿视网膜光敏感层异常发育(异常视网膜血管形成)而导致的眼疾病.据报道80%以上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体重1500g以下的早产儿,发生率在30%~50%[3],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胎龄23~28周发生率最高.如不积极治疗,将影响孩子的视力,且其中6%还会致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