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对其形成环境的制约
Helium Isotope Compositions and Forming Conditions of UHP Metamorphic Eclogites from the Dabie Mts. Terrane in East China作者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出 版 物:《地质论评》 (Geological Review)
年 卷 期:2005年第51卷第3期
页 面:243-2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497940 44 )的成果
主 题: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榴辉岩 氦同位素 形成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条件
摘 要: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全岩的3He/4 He值分布在0 .0 13×10 - 6 ~0 .76 0×10 - 6 之间,平均0 .2 0 0×10 - 6 ,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单矿物的3He/4 He值与其全岩的3He/4 He值基本一致。在3He—4 He分布图上榴辉岩的氦同位素数据点远离地幔氦的分布范围,而位于大气氦与地壳氦的过渡部位。采用真空压碎方法对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氦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也未找到地幔氦的明显踪迹。结合大别—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极低的δ1 8O值、εNd(0 )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可能是在地壳中形成的,并未曾俯冲至10 0多千米的地幔深度。榴辉岩的3He/4 He值与围岩类型密切相关,榴辉岩的δ1 8O值与围岩的δ1 8O值同步变化,以及含柯石英大理岩、片麻岩和硬玉石英岩等非基性超高压变质岩和脉状榴辉岩的发现,均证明榴辉岩与其围岩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过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变质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位移,即榴辉岩是原地成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