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性善:本善与向善——孟子性善论的两种诠释进路及其当代省察 收藏

性善:本善与向善——孟子性善论的两种诠释进路及其当代省察

The Good of Human Nature:Good Inherent and Good-oriented——A Debate and Reflection on Two Interpretations of the Good of Human Nature of Mencius

作     者:张新 黄玉顺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版 物:《学术界》 (Academics)

年 卷 期:2017年第7期

页      面:100-1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主  题:孟子 性善 本善 向善 恻隐之心 本源情感 

摘      要:孟子性善论的本善论诠释与向善论诠释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性。前者是在本体论视域下言说孟子的性善论,而后者立论的根基则是"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本善论诠释的理论缺陷在于其形而上的先验化诉求所导致的对生活世界中的本源性实存经验的褫夺及其对人的本真能在的遮蔽;而向善论诠释则由于过分注重经验性的内容一方面无法给予道德失败以合理说明,另一方面则是斩断了孟子性善论所蕴含的"亲—民—物"之间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连续性。"恻隐之心"作为本源情感是对天地万物一体共在的本真领会。孟子性善论的真实意涵既非论证人之为人的先验善性,亦非指明生命的事实是经验性的向善过程,而是在本源情感与本真领会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指引性的哲学,进而开启一种不断超越自身旧有主体性的"性善"之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