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近代之前家、户及其功能异同探讨——基于制度的分析 收藏

近代之前家、户及其功能异同探讨——基于制度的分析

A Study on Functional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Family and Households before the Modern China: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

作     者:王跃生 Wang Yuesheng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与家庭研究中心 

出 版 物:《社会科学》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6年第12期

页      面:59-7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301[法学-社会学] 

主  题:  功能 制度 近代之前 

摘      要:中国近代之前,家、户名称相异,其内容和功能则相同、相异并存。一般而言,民众家载于户籍之上即为户。唐宋之前,在基层社会管理网络构建上,政府多以家为基本单位。宋之后,家户一体、家户并用、家户互代的制度性规定成为趋向,表明二者内容的一致性增强。就家、户成员范围来看,较多地表达将家人范围限定于亲子、夫妇、兄弟等具有血缘、姻缘等关系的近亲上,或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而不包括非亲属。但唐朝将共同生活的非亲属甚至奴婢也纳入家人之中,这实际是为了强化户主、家长对其约束责任,他们只能被视为准家人。关于户成员,既有将所有亲属和非亲属登记在册的做法,也有仅以男性成员或男丁为登记对象的做法。家、户成员的规模,按照多数王朝的制度规定,二者应该是一致的。但实际上,民众出于对利益的保护,寻求庇荫、隐冒和申报户口时故意漏口的做法甚多,尤其是赋役繁重时代;特权阶层庇荫亲属、隐占佃户行为也非个别现象,因而家大于户和户大于家两种情形均存在。故此,借助不同时期户口数量认识家庭规模和结构时需特别谨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