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asant Life of the North China in Modern Time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出 版 物:《中国经济史研究》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年 卷 期:2000年第1期
页 面:55-7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摘 要:对近代华北乃至全国农业的评价,历来有两种观点,即沉沦观和发展观。沉沦观认为近代中国农业日益衰退,每况愈下。而吴承明和研究近代华北农村的中青年学者则多持发展观。国外学者也持有两种观点:马若盂认为,华北的小农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黄宗智则提出,农场生产力未发生质的改变,说明了农业经济的停滞。 沉沦观的近因源于60年代经济史学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产生到崩溃的理论模式,远因则来自30年代的农村经济衰退论。它形成了强大的思维定势,影响着后来学者的学术视野。停滞论则不脱人口压力论的窠臼,与伊懋可的“高水平均衡陷阱如出一辙。 综上所述,沉沦观和停滞论带有模式化的倾向。而理论上的模式化必然导致研究方法的简单化,其表现之一是单纯依靠例证,缺乏定量分析;之二是偏重典型调查,忽视系统调查;之三是囿于静态研究,忽视纵向比较。而本文则反其道而行,试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近代华北农户收支与净利润和利润率、农户收支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演变三方面说明近代华北农业经济有所发展,农民生活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