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放射性产热元素的垂... 收藏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放射性产热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radiogenic heat-producing elements (HPE) in the first 2000 m of the main hole of the CCSD Project

作     者:曾令森 刘福来 张泽明 杨经绥 许志琴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出 版 物:《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05年第32卷第2期

页      面:230-2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7[理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56606) 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2003CB716500)资助 

主  题:产热元素 产热率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流变学结构 

摘      要:地球内部放射性产热元素U、Th及K(HPE)含量如何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固体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限定地壳的热和流变学结构、地球化学、岩石和构造模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HPE深部分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大型花岗岩岩基的研究及对地表热流值和产热率之间关系的模拟,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HPE随深度的分布缺乏认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届时将提供超过5km的岩心,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带的HPE结构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对CCSD的100~2000m岩心的732块样品详细的放射性产热元素含量的测试及现今产热率计算的初步结果表明:(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最高的产热率,平均为1665×10-11W/kg;(2)副片麻岩(变沉积岩)具有中等的产热率,为994×10-11W/kg;(3)金红石榴辉岩及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最低的产热率,为17×10-11~20×10-11W/kg;(4)放射性产热元素的浓度及相应的产热率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产热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表明CCSD主孔中的HPE三明治结构。该结构可能代表着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典型HPE结构,比大型花岗岩岩基的HPE结构更复杂,与传统的HPE指数衰减分布模式不吻合。CCSD主孔中所揭示的三明治式HPE结构是大陆被动陆缘中的基性及超基性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