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歌配曲:论A.J.卡罗瑟斯的诗歌《迈克尔·德兰斯菲尔德之后的音乐》(英文)
Setting a Poem:***' “Music,After Michael Dransfield”作者机构:美国华盛顿大学
出 版 物:《外国文学研究》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年 卷 期:2017年第39卷第3期
页 面:7-1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作为书面艺术品的诗歌与用于表演的诗歌,即:高声朗读、背诵或歌唱的诗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常情况下,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诗歌可被想象为口头表演的乐曲;书面诗歌提供了词、中断、空格和其他提示信息以方便读者以可被听到的言语行为的方式表现诗歌。亚裔澳大利亚诗人A.J.卡罗瑟斯近期正在探索这一尚未被他人提及的设想,即:书面诗歌可被视为表演的乐曲。在《迈克尔·德兰斯菲尔德之后的音乐》一诗中,卡罗瑟斯为我们呈现了德兰斯菲尔德创作的一首简短、印刷不规则、网格状呈现的抒情诗,该诗最早发表于1978年出版的诗集《走向孤独的旅程》中。卡罗瑟斯重写了此诗给它加上了音乐符号,用曲线或弧线标记跨越几个音高的滑奏部。本文旨在通过对卡罗瑟斯配曲、演奏和表演等方面的强调激发读者对写作即是表演和页面即是写作表演舞台这一观点的思考。卡罗瑟斯提出诗歌的音乐何时、何地发生的问题,并对诗歌书面文本的原初性和表演版本的从属性或衍生性提出了质疑。最后,卡罗瑟斯发出了诗人是否和以何种方式重新演绎前人作品和民族传统或如何为它们重新配乐的疑问,重新配乐则意味着新诗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