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收藏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Carbon density,stora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Grain for Green’patterns in Huitong,Hunan Province

作     者:田大伦 尹刚强 方晰 项文化 闫文德 TIAN Dalun;YIN Gangqiang;FANG Xi;XIANG Wenhua;YAN Wende

作者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研究室长沙410004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会同418307 国家林业局北京100714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0年第30卷第22期

页      面:6297-630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科技部公益性研究项目(2007415)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20060515 20070822) 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2007R23) 

主  题: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碳密度 碳贮量 

摘      要: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间同一器官的平均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5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活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分别介于0.4380—0.5380gC/g、0.5060—0.5200gC/g之间,土壤层(0—60cm,下同)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0.00786—0.01485gC/g之间;退耕还林3a后,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杜英×樟树混交林、樟树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比原坡耕地分别提高了53.57%、39.19%、38.57%、24.82%,而马尾松林地下降了18.72%。林木不同器官中的碳贮量基本上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同一造林时间的4种模式中,以杜英×樟树混交林各器官的碳贮量最大,为1.219tC/hm2,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小,仅为0.199tC/hm2,均以干根碳贮量为最大,占其各器官碳贮量的57.50%以上。5种退耕还林模式恢复初期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贮量最大,为74.518—119.312tC/hm2,占96.180%以上,植被层为其次,在0.633—2.960tC/hm2之间,仅占0.642%—3.820%,死地被物层为最小。退耕后,樟树林、杜英×樟树混交林、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增加了19.477、27.722、41.643、26.821tC/hm2,马尾松林下降了1.675tC/hm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