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某砂铀矿地浸单元酸浸初期溶质运移与溶液渗流关系 收藏

某砂铀矿地浸单元酸浸初期溶质运移与溶液渗流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te Transportation and Leaching Solution Flow during Early Period of Acid In-Situ Leaching at On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作     者:黄群英 周义朋 刘科 陈梅芳 HUANG Qun-ying ZHOU Yi-peng LIU Ke CHEN Mei-fang

作者机构: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新疆伊犁835000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出 版 物:《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Nonferrous Metals(Extractive Metallurgy))

年 卷 期:2017年第6期

页      面:24-27,31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702[工学-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27[工学-核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2231)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2BFB29004 20151BBB60093) 

主  题:砂岩型铀矿 酸法地浸 溶液渗流 溶质运移 数值模拟 

摘      要:采用水文化学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新疆某砂岩铀矿地浸单元酸法地浸初期SO_4^(2-)、H^+、Ca^(2+)等主要溶质离子的运移与溶液渗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SO_4^(2-)前锋用时8d运移至抽孔,40d后抽、注液SO_4^(2-)浓度开始同幅变化,表明大部分溶液已渗流至抽孔,根据渗流模拟计算,在流向抽液孔的溶液中,最快的可在5~6d抵达,40d时83%的溶液抵达;H^+在水岩作用过程中被部分消耗,其前锋21d运移抽液孔,而由H^+溶蚀出来的Ca^(2+)、Mg^(2+)则与SO_4^(2-)同步运移;66d地浸流场达到H^+的补给与消耗平衡,表明绝大部分溶液已经达到抽液孔,而根据计算,这一比例已经达到94%。水文化学分析与水动力计算结果吻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