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收藏

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vermilion flap and functional reposition of orbicularis oris in reconstruction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作     者:沈嬿 李光早 徐静 SHEN Yan;LI Guang-zao;XU Jing

作者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安徽蚌埠233004 

出 版 物:《中华全科医学》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年 卷 期:2017年第15卷第5期

页      面:742-744页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安徽省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1704a0802162) 

主  题:唇裂 唇红瓣 口轮匝肌 功能性修复 

摘      要:目的在Millard法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探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9月—2015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采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功能性修复、鼻孔基底重建及唇红瓣修复唇的方法进行整复。在上唇组织上用Millard法设计,改变47定点方法,灵活运用,有效地下降患唇的高度,达到上唇组织的解剖性复位。红唇处修复引用Noordhooff的红线概念,用唇红瓣相嵌,使唇红整齐,外形饱满;功能上利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重新构建鼻底及上唇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以期达到功能性恢复。结果 76例患儿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7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54例患儿于静态时,上唇形态恢复满意,唇线对合整齐,两侧唇峰等高、对称,唇珠饱满,患侧人中嵴明显,且与健侧相对应,上唇疤痕不明显。动态时,无明显因肌肉运动而出现的上唇的牵拉、变形以及局部凹陷。3例出现上唇疤痕增生,局部皮肤稍红、硬,略凸出皮肤表面,患侧唇高略短于健侧,在动态时出现患侧红唇的轻度凹陷。结论改进的Millard法可有效地降低患唇,合并使用唇红瓣和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使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整复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功能上均达到满意效果,并且设计简单、灵活,值得推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