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收藏

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Effect of straw-returning management on meso-micro soil fauna in a cultivated black soil area

作     者:杨旭 高梅香 张雪萍 林琳 沙迪 张利敏 YANG Xu;GAO Meixiang;ZHANG Xueping;LIN Lin;SHA Di;ZHANG Limin

作者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7年第37卷第7期

页      面:2206-221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72,41471037)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UNPYSCT-2015054)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10XQXG08) 

主  题:秸秆还田 耕作黑土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影响 

摘      要: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17kg秸秆还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取中小型土壤动物21779只,分别隶属于58个类群。其中,甲螨亚目、姬跳虫科、棘跳虫科与驼跳科4个类群土壤动物在本地区是最适应环境变化的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对照样地C中土壤动物密度最高(46591.67只/m^2),土壤动物类群最多(17.17),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大(0.37),样地D中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最多(2.63),样地A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1.72),样地B中土壤动物均匀性最高(0.64)。同时,各样地土壤动物基本都具有表聚性,样地A中土壤动物更趋于生存于上层土壤。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样地A秸秆还田方式相对来说最利于土壤动物生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密度、甲螨亚目动物类群、节跳虫科类群、前气门亚目类群影响较大,是耕作黑土中对秸秆还田方式反应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今后可以作为考察耕作黑土秸秆还田肥力效应的评价指标。另外,CAA分析表明: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土壤动物类群多为研究区域内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的密度与土壤中有机质、有机碳、碳氮比与全磷的含量关系最为密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