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秸秆还田条件下儒麦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收藏

秸秆还田条件下儒麦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作     者:王福玉 陈贵菊 高国良 王秋云 江涛 尹逊利 

出 版 物:《种植与养殖》 

年 卷 期:2016年第15期

页      面:163-165页

摘      要:儒麦1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品种具有抗冻性强,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等特点,平均亩产560~630 kg,2013年儒麦1号高产展示田亩产达688.39kg。经过近几年在济宁及周边地区试验种植,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随着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在农作物秸秆还田方面政策和财力的倾斜,秸秆直接还田已成为农民的首选。但在秸秆还田后存在的问题亦为突出。如秸秆还田后小麦播种质量下降;出苗率低、麦苗黄弱或死苗;秸秆还田后土壤暄松、透风失墒影响种子发芽出苗,使小麦扎根不实,悬空吊根,易受寒受冻;同时,秸秆还田还易使病虫害发生加重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秸秆还田这一培肥地力有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阻碍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持续稳定增产增效。我们现结合儒麦一号的品种特性和济宁市的生产实际,提出秸秆还田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提高玉米秸秆粉碎质量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锤爪式和“刀式两种玉米秸秆粉碎机型,经过多年生产及试验比较,还是“刀式玉米秸秆粉碎机型较好。玉米收获后,选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秸秆粉碎性能高的产品进行作业,确保玉米秸秆切碎、粉细、撒匀。该机型进行作业时一定要在田间土壤干湿度适宜时进行效果好。 平衡施肥,合理增施氮肥 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平衡配比,氮素化肥后移,防碳氮比失调。玉米秸秆还田后的碳氮比一般为65~85:1,而微生物活动的最适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氮素明显不足,从而使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麦苗会因缺氮而出现黄化、瘦弱、生长不良等现象。因此,要适当增施氮肥。 提高整地质量 播种前要结合玉米秸秆还田尽量增加耕翻深度,要打破犁底层。对旋耕麦田,实行隔年或隔两年深耕一次比较经济,深度在25 cm以下,以利于前茬秸秆和基肥深翻入土。若进行深松,宜掌握松深35cm,一般间隔5年深松一遍。对玉米秸秆粉碎后实施旋耕的地块,要尽量增加旋耕深度及旋耕遍数,尽量切碎、埋实秸秆,为播种创造条件。同时机耕与机耙结合,切实做到耕得深、耙得透,上松下实,无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浅耙。耕地应在宜耕期进行,适墒及时耙地,提高整地质量,做到耙透、耙平、耙实(农谚:“麦收战场就是这个道理),消灭明暗坷垃,利于保墒。 精选种子和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选用饱满的大粒种子是实现幼苗健壮和群体良好发育的基础,提高了用种质量。实行种子包衣、进行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病害的有效措施,拌种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首先要选好适宜的包衣剂,不得降低出苗率和苗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