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经典诠释与制度重建--《公羊传》“母以子贵”传文的制度渊源及... 收藏

经典诠释与制度重建--《公羊传》“母以子贵”传文的制度渊源及其经典化意义

The Class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itual--On the Source of Institution and Canonization about the Idea of the Mother 's Patriarchal Status Depending on Her Concubines' Patriarchal Status in the Gongyangzhuan

作     者:邹远志 Zou Yuanzhi

作者机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 

出 版 物:《社会科学》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7年第3期

页      面:144-15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405[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58)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史部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ZDB26)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母以子贵 公羊传 经典诠释 经典化 礼制 

摘      要:《公羊传》传文母以子贵既违背先秦礼意,同时也缺乏春秋礼例依据。它是在受到汉初母以子贵观念及相关现实行为的影响下被胡毋生等人写入《公羊传》之中。随着《公羊传》在汉代地位的急剧上升,以及汉代经师的礼制性诠释,母以子贵遂成为世所公认的《春秋》大义,不断地为庶出皇帝加极尊称号于其妾母提供经典制度的支持。这种将本不合先秦礼意的观念写入经典之中,并通过经师的合礼性阐发而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经典诠释行为,既体现出公羊学诠经积极与政治互动的取向,也揭示了古代礼制变革的内在机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