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的热旋锻制备及其界面组织性能 收藏

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的热旋锻制备及其界面组织性能

Cu/Ti Bimetal Composite Pipe Fabricated by Heating Rotary Swaging Forming and Its Interface,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作     者:刘新华 邹文江 付华栋 刘雪峰 谢建新 Liu Xinhua;Zou Wenjiang;Fu Huadong;Liu Xuefeng;Xie Jianxin

作者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稀有金属》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

年 卷 期:2017年第41卷第4期

页      面:364-37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6[工学-冶金工程]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703[理学-化学] 080201[工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  金:国家科技部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3AA030706) 云南省科技合作项目课题(2015IB012)资助 

主  题:铜/钛双金属管 旋锻复合 界面 结合机制 组织性能 

摘      要: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兼具铜的导热性和钛的耐海水腐蚀性,是海军舰船、滨海电站的各类海水管路和蒸汽管路系统理想材料。本文采用热旋锻方法成功制备了界面结合性能良好的铜/钛双金属管,重点研究了变形温度、道次变形量等重要工艺参数对管材结合性能的影响,明确了旋锻过程中双金属的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旋锻温度600~900℃,道次变形量45%~70%的制备工艺条件下可成功制备界面冶金结合、结合性能优异的铜/钛双金属复合管,且旋锻温度越低,所需道次变形量越大。在旋锻温度800℃,变形量54.6%条件下制备的铜/钛复合管的平均界面结合强度为13.3 N·mm^(-1),最大剥离强度可达26.5 N·mm^(-1),整管抗拉强度为303.1 MPa,断后伸长率为23.5%,复合界面在极大的压扁弯曲变形下仍不会分层,变形协调性优异。分析认为热旋锻方法制备双金属复合管的界面结合机制为:两金属表面碰撞接触的瞬间氧化膜因表层金属的流动而破裂,新鲜金属基体互相咬合,实现物理结合,同时界面两侧的原子在高温热激活作用下产生相互扩散,达到冶金结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