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精神转型”的理论自觉——论刘勰“文能宗经... 收藏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精神转型”的理论自觉——论刘勰“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说的话语意向

Theoretical Self-consciousness to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irit of Art"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On the Discourse Trend in Liu Xie's View of "Writing has its governing system of criteria to follow,which generates the six meanings of style"

作     者:梁道礼 LIANG Dao-li

作者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 版 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08年第37卷第2期

页      面:5-1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主  题:刘勰 《文心雕龙》 宗经 艺术精神 

摘      要:刘勰在对楚艳汉侈,流而不反文学现象的反省中,察识到恰当把握艺术表现度,乃是攸关文学未来发展命运的大问题。而对艺术表现度的自觉意识,只有在所谓古典型精神氛围中才能伸展出来。此一意识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文学活动中艺术精神的转型。为了凸显解决此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与理论重要性,刘勰选择了宗经稽古的言说方式,把艺术表现度放在文之枢纽部分,作为文学基本原理之一来讨论。此一理论陈述策略,机智而又诡谲。宗经固然可以借助五经的权威性,顺利提升随着艺术精神转型而出现的艺术表现度问题在古代文论中的理论地位和理论层次;稽古却随时有可能把宗经真正想要言说的与现实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内涵逐出在场,从而给《宗经》解读留下颇具弹性的解释空间。《宗经》篇所谓五经极文章之骨髓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实乃刘勰基于现实实践焦虑而生的理论想象。通过对刘勰宗经言说问题意识的还原,对宗经稽古陈述策略诡谲性的解构,召回由于陈述策略的诡谲而被逐出在场的文能宗经,体有六义真正想要言说的与现实实践密切相关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