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区短时强降雨的地形增幅机制
The Topograpical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Short-Time Heavy Rainfall in Huangshan Mountain作者机构:安徽省黄山市气象台黄山245021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安徽省气象研究所合肥230031
出 版 物:《气象》 (Meteorological Monthly)
年 卷 期:2017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181-188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MD64) 中国气象局(CMAGJ2015M28)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40)共同资助
摘 要:应用黄山地区191个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统计分析了201 5年发生在黄山地区短时强降雨时空分布。统计发现:发生短时强降雨过程次数在午后及傍晚(14和18时)时段中明显增多;黄山山脉及其附近是短时强降雨多发生的中心地带,发生短时强降雨次数分布与山脉形态一致、和地形高度相关,短时强降雨与地形关系密切。分别利用三个典型个例分析了山脉地形动力阻拦和热力对短时强降雨的增幅作用,结果表明:(1)山脉地形迎风坡处因地形抬升速度与地面辐合线相配合降雨增强,水汽收支方法诊断计算降雨增量可达6成;(2)锋面过境山脉时垂直扰动增强水平位温梯度增大锋生,在背风坡处地面涡度、上升运动增强,导致降水增幅;(3)山脉西南区域因地面感热通量差异形成热低压,在该区域增暖增湿,大气不稳定增强,受冷平流影响形成强对流天气,导致山区降水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