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CCP DX数据的江淮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convective systems of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 based on ISCCP DX data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安徽省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寿县232200 福建省气象台福州350001
出 版 物:《暴雨灾害》 (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
年 卷 期:2017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1-7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MD64 1408085MKL60) 中国气象局基金项目(CMAGJ2015M28)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3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01148)
摘 要: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e Program,简称ISCCP)提供的1998—2007年共10 a的深对流路径跟踪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江淮地区对流系统(Convection system,简称CS)的时空分布及其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影响江淮地区的CS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大多生成于江淮本地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呈现以江淮地区为中心的带状分布特征,越靠近江淮区域CS分布越为密集。依据源地不同,将影响江淮地区的CS分为5类,受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各源地CS参数特征差异显著,总体来说CS的水平尺度越大,其生命史、对流云团(Convective clusters,简称CC)数目及水平云温度梯度也越大。其中江淮中心区域(MID)区域CS水平尺度、生命史和CC数目的平均值均为最小;东南(SE)区域CS生命周期以中长周期为主,水平尺度、最大对流比和云温度梯度的平均值最大。梅雨期内江淮地区对流活动频繁,CS的水平尺度大、生命史长、CC数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