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如何应对超市的下架要求 收藏

如何应对超市的下架要求

作     者:闫治民 

出 版 物:《市场营销(实务版)》 

年 卷 期:2009年第1期

页      面:59-61页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车购物的消费群体在大中城市越来越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新力量。而这股力量的快速崛起,促进了家乐福、沃尔玛、家世界、易初莲花、丹尼斯等大型商超终端的快速发展。由于看好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我们开始重点开发大型KA这一终端市场。A是国内KA新贵,凭借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刚进入郑州市场就雄心万丈,对供应商也是居高临下,选择的条件苛刻至极。在A开业前我们主动与其招商部联系,商谈我们的产品上架事宜。与此同时至少有5家啤酒品牌在同时商谈进店事宜,主要是青岛、百威、喜力等国际品牌。当时我们认为,青岛、百威、喜力在KA店主推330ML小瓶和易拉罐两款产品,走的是高档路线,而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有车族的日常消费,供的是零售价在4~5元/瓶的500ML和600ML两款瓶装中档产品。除了提供详细的企业和产品资料外,我们还邀请了招商部领导和酒类招商专员到公司参观,凭借本省第一品牌及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再加上企业是全省首批工业旅游园区,我们终于获得了入场权,但每月需交纳3000元上架费,为了长远的利益,我们还是签订了仅A方有单方下架决定权的约定就有2页之多的“不平等条约。产品上架之后,由于A品牌效应和前期的促销活动,天天门庭若市,楼顶、地下车库天天爆满。当然我们的产品销售也非常好,最多一天销售600件。大家都有钱赚,我们与A方也是相交甚欢。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我们的销量开始下滑,一直在30~50件徘徊,每天的盈利连我们的上架费也不能支付,就在我们在商讨对策之时,却收到A方的产品下架通知。在感受市场和商家无情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立即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大家的思想是统一的,那就是无论如何我们得从下架黑名单上下来。毕竟A是影响力巨大的大型KA,不仅啤酒产品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而且品牌传播效率高,对提高产品的品牌忠诚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原因一、竞争品牌B的进入。看到我们的良好销售势头,本市的另一家啤酒品牌B也以同档产品入驻A,由于B的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没有我们高,但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品牌,市场认知度正在不断提升。B采取了跟随者的策略,与我们同架销售,但价格每件比我们少2元钱。虽然有车族品牌意识较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但还是对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二、A见利忘义。B为进入A把上架费提高了5000元/月,而且供货价格每件比我们低1.6元,而且还透露出如果此档次的产品只有他们专销,价格还可以优惠的意愿。A开始对我们的热度下降,另有他爱,与B打得火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