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审计报告应落实“实名制” 收藏

审计报告应落实“实名制”

作     者:张建华 李尚军 

出 版 物:《审计文摘》 

年 卷 期:2008年第9期

页      面:39页

摘      要:近期,在整理以往的审计报告时,无意中发现有些审计报告在指出存在的问题时,习惯于用“有的、少数、个别等代替具体单位,这种指代影响了审计监督的实效,可能是造成一些问题屡审屡犯原因之一。为此,应在审计报告中落实“实名制,以促进审计建议的有效落实。一是维护审计报告的严肃性。审计报告落实“实名制,是坚持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直接体现,是审计部门能否顶住压力,较真碰硬的关键所在。对某些单位存在的具体的、个性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名道姓,才能做到责任明确,是非分明,才能充分发挥好审计报告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二是突出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在审计报告中实行“实名制,可以及时明确存在问题的指向性和严重性,不仅能够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消除其侥幸心理,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抓好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干部、纪检、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同,对存在问题的被审计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促进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三是增强落实整改的实效性。在审计报告中落实“实名制,既有利于审计机关“对症下药,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确保审计建议与存在问题之间有紧密的对应性和相关性,更能够帮助被审计单位知其短长,自觉按照审计建议加以整改,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