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收藏

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作     者:孙烨 安家骥 

出 版 物:《投资与证券》 

年 卷 期:2012年第1期

页      面:96-103页

基  金:[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课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10GJ036);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运行效果的经验研究”(2010ZZ028) 

摘      要:一、引言中国的资本市场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从最初的7家发展到现如今的136家,它们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些上市公司的发展良莠不齐,作者希望采用一种更为精确的衡量方法,将这些上市公司划分为价值创造型的企业和价值损伤型的企业,并对损伤价值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2010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推出了EVA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最早由经济学家汉密尔顿(1777)提出,他在其著作《商品绪论》中指出一个公司若想为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就必须获得比其债务及权益资本成本更高的报酬,即股东财富的创造在于公司创造的会计利润必须能够弥补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只有经济利润为正,公司的财富才会得到真实的增长。[1]米卢诺维奇等(1996)第一次对EVA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他们分别选取了EVA、会计收益、权益收益和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较其他指标而言,EVA与企业的真实价值的相关性更为紧密。鲍文和华莱士(1997)利用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EVA的增量信息含量,并证明经济附加值(EVA)比会计指标(RI)和经营现金流(COF)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2]为了证实EVA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孙铮和李增泉(2001)选取了业绩评价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指标:经营现金流、剩余收入、会计盈余和EVA。他们运用中国的样本数据对指标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EVA的价值相关性强于其他指标的价值相关性。[3]由于EVA从出资人视角描述真实价值的精确性,国资委将其作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本文应用EVA评价方法,重新对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中会计利润为正的企业基于EVA值进行排序,将EVA为负及会计指标已经为负值的ST公司命名为价值损伤型企业,[4]对其地缘特征、行业特征及产权性质特征等宏观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在政府制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二、东北地区上市公司EVA排序及分类本文在对EVA排序时将会计指标已经为负的ST上市公司排除在样本外,[5]并出于数据一致性的考量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和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的2007-2009年共计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的干扰和数据缺失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本文将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缺乏计算EVA相关指标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2)剔除2007-2009年3年间没有持续经营的上市公司;(3)由于金融类企业的财务报表与相应指标的计算与其他企业不同,且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处于金融行业,故将其剔除。[6]最终,本文的有效样本为82家上市公司。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