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古诗文:不妨由“吟”入悟 收藏

古诗文:不妨由“吟”入悟

作     者:宋其伟 

出 版 物:《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 

年 卷 期:2008年第7期

页      面:23-24页

摘      要:鉴于目前学生直读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必要在“范吟的引导下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吟读,让学生在吟读中“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音韵的学问,让学生在吟读中去感悟古诗文的魅力,让学生在吟读中体悟到“中国文化的美、汉语言的美,真正培养感性的爱国主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吟读能力呢?一、加强“范吟的直观效果教师恰到好处的吟读对学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钱梦龙老师回忆:我有幸遇到过两位很有学问的国文老师。一位是庄老师,总要拉长了声调领我们诵读,凡读到加密圈的词句,往往眉飞色舞,读得格外声情并茂,就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那样,感染得我们也都陶醉在文章优美的词句里了。后来又遇到一位周老师,我至今还记得他教我们唱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时那摇曳生情的声调。就在这样的影响下,不少同学都对古典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同学还能用文言写写东西。无独有偶,在于漪老师的记忆中,高中时的赵老师用家乡音调在课堂上引吭诵读《满江红》的印象也使她永远难忘,那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的神韵将她深深吸引,犹如身临其境。这种感性的体验加上理性的认识,使得于漪老师得以后来自创一种“美读教学独领教坛风骚。两位大家的回忆足见教师的“范吟还有熏陶之功,更彰显其对于古诗文阅读感悟的深远影响。二、指导“吟读的基本技法古诗文特别是诗词,都是有韵律与节奏的。所以吟读指导具体而言在把握声调与节奏上。1.以声引吟。以声调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音节的声调构成了语调的基本高低起伏。但由于内在情气的推动,语调的高低还不限于此。思乡情深而又无处诉说的情感状态使语调呈现出来自心灵的跌宕,于是又影响了音节的声调,如两个“头字,本为阳平、上扬中升调形,此处发音时夹杂些许叹息声,反呈下降的调形;“乡字本为高平调形,此处表现为长而降的调形,这都是着上了“思乡色彩的缘故。2.以节引吟。朱光潜先生认为言语的节奏是三种影响合成的。首先是发音器官的构造。其次是理解的节奏,即意义完成时的声音必须停顿,意义轻重起伏,声音也随之轻重起伏,这种起于理解的节奏是一切语言所共有的。最后是情感的节奏,即情感有起伏,声音也随之有起伏,情感有往复回旋,声音也随之有往复回旋。情感的节奏较理解的节奏更灵活。理解的节奏偏重于意义,而情感的节奏偏重于腔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