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通货膨胀的社会问题分析
出 版 物:《社会学》
年 卷 期:1995年第5期
页 面:13-15页
摘 要: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短缺社会的特殊阶层和职业阶层的物质占有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是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然结果。这种再分配不仅影响到本期收益,而且影响到积累的消费资产。作为一种结果,这种再分配改变的不仅是家庭消费开支占本期收益的比重,而且也改变了真实消费。所谓真实消费,是指一定时期内已经消费掉的先前累积起来的消费资产,转移消费的价值以及家庭自身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结果。 不幸的是,几乎不可能对真实消费及其在不同社会阶层间正在改变的比率进行估计。因为这种推断只能在残缺不全的信息之中进行。这时,因通货膨胀,家庭收入增加,同时,商品短缺,有钱买不到东西,或物价大幅度上涨。 一、通货膨胀的社会后果 发生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的物质占有差别直接导致了几种消极的社会后果。这已经为我们进行系统分析的几个国家的公众舆论所证实。这些国家包括易帜前的南斯拉夫、波兰和匈牙利。 第一、社会不满情绪增加。社会不满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应该说是在于物质占有的差别。“通常,考察社会矛盾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物质方面的,即财产占有状况,工资收入状况等;第二个是政治方面的,即权力、地位、政治利益、党内资格等。在问卷答案中,61-76%的被调查者强调了物质标准相对于政治决定因素的重要性,一半的答辩者(49-58%)认为政治方面的标准在社会矛盾中不是决定性的因素。(***,Copclakow dzieli?Polityka,1987,No28.)在这种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应该说明,我们在这里分析的通货膨胀的消极社会后果,并不是说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固有弊端,而仅仅只是表明,它是在半开放和半抑制通货膨胀下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时期的基本特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差别扩大的基本原因与生产方式无关,而与消费方式有关。这是我们在分析经济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潜在威胁的时候所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第二、在高水平的消费中,需求得到低水平的满足。即使消费在增长(虽然改革后期许多国家已经明显地降低了它的增长率),但是,一般家庭的主要看法是“境况正在变坏,这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即在高水平的通货膨胀下,相关的大部分家庭本期收入中的消费支出绝对地增加了。这部分人物质条件恶化,是因为另一部分人的真实收入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这就是大部分家庭的希望(消费欲望)和希望得到满足的实际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当政治家引证统计数据企图使人民相信“境况正在得到改善的时候,人民的不满情绪占了上风,他们坚持认为“境况正在恶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悬殊的看法呢?这是因为,一方面,公众首先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来评价其支付能力,这样,他们就能比较清楚地感觉到,伴随着每一次通货贬值,其支付能力就降低;另一方面,政治家认为,这种形势对宏观经济部门正在出现的增长倾向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自1983年起,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都有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但与此同时,货币购买力和汇率却急剧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