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货币与信任 收藏

货币与信任

作     者:郑也夫 

出 版 物:《社会学》 

年 卷 期:2000年第4期

基  金:本文系在本刊首次发表 

摘      要:传统社会结构是以熟人的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其信任也是熟人中的人际信任。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是走出了熟人的范围,其信任建立在抽象的系统之上。而它所依赖的最大的两个系统是货币系统和专家系统。前者的最终逻辑是市场社会,后者则以学历社会为其背景。二者开辟了熟人之外的广阔天地。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除了鲜明的差异外,自然也有很大的继承关系,构成了市场社会之最大要素的货币和学历社会的核心制度考试,都是萌生于传统社会之中的。可见传统社会并非没有为陌生人间的交往提供制度系统,而现代社会也不能完全离开熟人间的特殊关系与信任。本文旨在讨论货币系统及其与信任的关系。一.货币是一种信任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有四大功能:支付,价值贮藏,价格计算,投资。这些认识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准确地说,它讲的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功能。它没有从社会关系中认识货币,而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嵌入于社会关系中的。为什么货币可以承担上述四种功能?则只有从货币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关系的作用中才能得到解释。而在上述四功能之下,在社会与心理的层面上,货币的功能是什么?是信任。货币是一种媒介,信任是这一媒介中的关键。一旦失去信任,上述四种功能都将失效。但最初的和传统的货币理论并不这样看待,“金属论是其典型。理论金属论认为,货币在逻辑上必须由某种商品构成或由某种商品“予以担保,因而货币的交换价值或购买力的逻辑根源就是这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或购买力,而不必考虑其货币作用。虽然原则上货币可以由任何一种商品充当,但自近代以来大多只选择黄金和白银作货币,故称“金属论。金属论这样认识货币的属性,并鼓吹这样的货币政策原则:货币单位应该牢牢地与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联系在一起,并能与之自由兑换。(注:熊彼特:《经济分析史》,商务印书馆,1996, 第一卷,433页。在这部巨著中,熊彼特概述了货币理论的历史与现状。)熊彼特说: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理论金属论是站不住脚的。理论金属论的错误在于,它把货币的历史起源同货币的性质混淆在一起,就货币的历史起源来说,虽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但在许许多多情况下,人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商品由于特别好卖而被当作交换的媒介,但货币的性质或逻辑却与其材料的商品性质毫无关系。(注:同上书,第一卷,435页注1。)斯密在探讨货币起源时也说到:为了这种不便,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被拒绝。(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21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