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影响
出 版 物:《精神文明导刊》
年 卷 期:2003年第6期
摘 要: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的建设中起着决定和支配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已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正确认识这一事实,并从这一角度研究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扩大积极向上的影响,尽量消除消极不利的影响,是新世纪初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当前党员干部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党员干部之间收入差距的现状,首先必须了解党员干部的收入来源,这是前提和基础。从我省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党员干部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从政府财政获得的工资和福利(包括奖金、实物和现金补贴等)。这部分收入一般称为“制度内收入,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红色收入。二是党员干部运用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或知识技能等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炒股分红收入、经营性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和稿费、高级人才的专题报告费收入等。这部分收入可称为“制度外正常收入或“合理收入。三是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得的收入,如行业、部门或个别单位“创收所得用于改善干部职工福利,以及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职务之便获取回扣、红包、“辛苦费等,还有贪污受贿等非法收入。这部分收入常被称为“制度外非正常收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色收入或“灰色收入。这种收入获取的手段形式多样、项目繁多、来源复杂、隐蔽性强、数额不等,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党员干部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其收入来源也各不相同,从而造成了党员干部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调查中大家认为,党员干部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许多不可比性,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着重从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四个方面来分析他们之间收入差距的现状。1.不同部门之间收入差距的现状。调查发现,政府部门由于直接与经济工作打交道,拥有行政审批权,特别是一些行政事业性部门或执法部门,利用政府赋予的行政职能和收费权限,大搞预算外收入或征收罚没款,创收渠道多,单位或个人的经济收入较高,各种奖金、津贴、福利也较多。有的部门所发奖金、补贴就远远超出年工资额,高达上万元。据莆田调查反映,一城建部门一年征收预算外资金4000多万元,其中就有一部分资金通过各种途径化为奖金、福利,流入干部职工的腰包。而党委部门一般没有直接插手经济工作,基本上单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可以说是“清水衙门。即使在政府部门系统内,由干部门行政职能的不同,同样造成了部门系统内之间的较大的收入差距,如海关、商检、税务、土地等部门的奖金、福利就远比一些政府部门高出好几倍。据福清、南平、德化调查了解,政法部门享受的各类津贴收入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公安局干部每年每位享受的值勤津贴和特殊津贴比其他机关单位多3000元以上,法院、检察院特殊津贴和办案津贴年人均多1500元以上,纪检监察部门办案津贴年人均多800元以上,有些甚至超过工资总额的10%以上,财政、税务部门党员干部收入较高,年人均收入达22000元,而供销部门的平均收入为14000元左右,也有一定的差距。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拥有资源支配权、行政执法权以及待遇上享受优惠政策的部门,党员干部的收入普遍较高,特别是奖金、福利较只有工资收入的党群部门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