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选择包产到户的社会心理分析 收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选择包产到户的社会心理分析

An Analysis of Social Psychology for the Peasants to Prefer Contracting Output Quotas to Households in the 1950s and 1960s   Zhang Hairong

作     者:张海荣 

出 版 物:《中国现代史》 

年 卷 期:2007年第12期

页      面:77-85页

主  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农民 包产到户 社会心理分析 

摘      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普遍倾心于土地包产到户。究其原因,除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外,这一制度还具备潜在的心理调节功能。具体地讲,在高度集中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包产到户一方面矫正了合作化后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较为扭曲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赋予了农民某种程度的“身心自由,起到了类似社会“减压器的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