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寝室英语活动对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证分析
出 版 物:《中学外语教与学》
年 卷 期:2013年第5期
页 面:97-100页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英语作为我国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熟练运用英语参与国际交往与对话成为新时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课标》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该《课标》将语言技能放在了首位,而语言技能标准又以学生在某个级别“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其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关键。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口语能力现状又如何呢?据笔者了解,尽管我国普通的公立学校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有的私立学校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英语教学),老师们教得很认真很辛苦,学生们学得也不轻松,但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依然是中学英语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如中学生经过中考和高考,分数很高,却不会说英语;平日里范文、例句背诵的不少,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却很弱。我们认为,中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所掌握的词汇、语法,完全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口语对话之需。之所以出现语言知识和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脱节,原因有很多:如国内的英语教学尚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各地区发展不均衡、文化差异、心理因素等。 “寝室英语活动即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在寝室英语中进行口语活动,如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该活动以学生的口语实践为关注焦点,将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以期搭建一座连接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桥梁。“寝室英语作为一种课外口语训练的方式,完全可以应用到中学英语教育中,成为促进中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举措。下文将结合二语习得理论,探讨寝室英语活动在提高中学生口语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二、理论基础 寝室英语活动的创立首先受到“习得与学得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的启示。克拉申(Krashen,1983)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设:习得与学得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