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川东北地区埋藏–剥露历史分析——来自盆地模拟和热年代的制约 收藏

川东北地区埋藏–剥露历史分析——来自盆地模拟和热年代的制约

Basin Modeling and Thermochronological Constrains on the Burial and Denudational History of the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作     者:胡迪 沈传波 刘泽阳 HU Di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出 版 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 卷 期:2016年第40卷第6期

页      面:1145-115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7[理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0902038)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6D-5007-0103)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2016070204010145)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201536)联合资助 

主  题:热年代学 盆地模拟 构造热演化 埋藏 剥露 川东北 

摘      要:构造热演化是沉积盆地基础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油气勘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多种古地温方法的综合对比研究是目前热史研究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将裂变径迹(FT)和(U-Th)/He热年代学、镜质体反射率法(Ro)和盆地模拟等技术相结合,运用正演和反演的方法重建了川东北地区埋藏–剥露热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川东北地区自晚白垩世埋深达到最大后进入剥蚀阶段,大约从92 Ma开始隆升,经历了快速隆升–缓慢隆升–加速隆升三个阶段,整个过程的剥蚀量大约3~4 km,且两次大的剥露过程分别受控于雪峰山的隆起造山以及大巴山的推覆和青藏高原的隆升作用。研究还建立了综合热年代学、Ro和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复杂构造–热演化历史的方法,这对于复杂环境下的构造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以及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