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清热药现代研究进展 收藏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清热药现代研究进展

Heat-Clearing Herbs Based on Propert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作     者:邹国发 熊成成 陈艳芬 郭丽冰 陶曙红 刘家杰 ZOU Guo-fa;XIONG Cheng-cheng;CHEN Yan-fen;GUO Li-bing;TAO Shu-hong;LIU Jia-jie

作者机构: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州510006 

出 版 物:《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年 卷 期:2017年第23卷第6期

页      面:229-234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2894)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2015A030302088) 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合项目(2014A020221095) 广东省科技厅疾病防治项目(2016A020215158) 

主  题:清热药 中药药性理论 现代研究 四气 五味 归经 毒性 

摘      要:中药药性理论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相关项目各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索,在实验性研究方面尤其是围绕某一药性属性的关键要素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清热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主要适用于外邪传里化热,或热邪直中于里,或阴虚火旺,出现以发热、舌红、脉数为主要表现的里热证,如气分实热证、湿热泻痢和黄疸、痈肿疮疡、温毒发斑、痈肿疮毒以及热病伤阴、阴虚潮热等,临床应用价值高,现代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因其性偏寒,又常作为中药药性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代表性药物。本文对近年来清热药在中药药性理论的相关研究(四气、五味、归经、毒性)作一综述,以期较全面地展示清热药的功能属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现状,系统归纳总结研究方法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也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新的飞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