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黄渤海刺参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初步研究 收藏

黄渤海刺参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初步研究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作     者:刘瑀 张旭峰 李颖 赵新达 王海霞 LIU Yu ZHANG Xu-feng LI Ying ZHAO Xin-da WANG Hai-xia

作者机构: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出 版 物:《海洋环境科学》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7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37-4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703[理学-海洋生物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17B05) 国家海洋公益类专项(201305002) 

主  题:刺参 稳定同位素 食源 贡献率 

摘      要:本文应用元素分析仪及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联用技术对黄渤海刺参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潜在食物源对刺参生长的贡献率进行计算,研究两海域刺参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原因。刺参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渤海刺参δ^(13)C值、δ^(15)N值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5.660‰^-12.027‰和7.463‰~11.238‰;黄海刺参δ^(13)C值、δ^(15)N值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6.062‰^-12.527‰和3.966‰~7.243‰。两海域刺参δ^(15)N值分布范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δ^(15)N值能够有效区分黄渤海不同刺参样品。食源贡献率计算结果显示,渤海刺参食源相对贡献率依次为浮游生物、SOM、POM、海带和孔石莼;黄海刺参食源相对贡献率依次为孔石莼、海带、POM、SOM和浮游生物。食源相对贡献率的不同为两海域刺参δ^(15)N值的差异提供了依据。相关结论能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于刺参的产地溯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