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区域挤压体制下盆-山耦合关系探讨——以河西走廊和北祁连山为例 收藏

区域挤压体制下盆-山耦合关系探讨——以河西走廊和北祁连山为例

The basin-range coupling under the regional compressional regimes: Examples from the Hexi Corridor Basin and North Qilian Mountains

作     者:李奋其 王成善 朱利东 向芳 LI Fenqi,?WANG Chengshan,?ZHU Lidong,?XIANG Fang(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Sichuan, China)

作者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出 版 物:《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年 卷 期:2002年第22卷第4期

页      面:17-25页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主  题:河西走廊 祁连山 盆地 断裂 区域挤压体制 盆-山耦合关系 

摘      要:笔者在盆 山构造及构造地貌发育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和沉积记录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新生代以来河西走廊与北祁连山的耦合关系。区内盆地和山脉是于38Ma前在准平原基础上发育起来的;38~17Ma,研究区处于挤压凹陷状态,随着Ⅰ级夷平面解体而盆地范围扩大;17Ma以来,盆地南缘不断抬升,沉积中心向北迁移,于4.96~3.66Ma、0.93~0.84Ma和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形成向北推进的Ⅱ级、Ⅲ级、Ⅳ级夷平面。盆山构造的运动方式有前展式、掀斜式和对冲式3种。前展式是盆山演化的主要方式且发生时代相对较早,后两者明显活动于0.93~0.84Ma,其中掀斜式运动是盆地内横向隆起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对冲式运动的标志是盆地北缘龙首山、合黎山的隆起。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